前些日子,江苏省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江苏生态环境状况:在GDP跨上12万亿元台阶的同时,PM_2.5年均浓度实现了2013年以来“九连降”,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这几年,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济继续稳步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江苏的实践富有启示意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检验一个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双赢?江苏的做法很干脆,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有效“脱钩”。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下功夫,严守环评准入门槛,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扎实推动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在这里“截然对立”,没有调和余地。
致力于寻求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公约数”,是江苏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大法宝。面对企业和基层遇到的环保难题,江苏生态环境部门不是简单行使说“不”的权力,而是想方设法说出“怎么行”。只有找到办法,告诉基层“怎么行”,才能破解难题。在江苏,这不仅是面对难题的态度,更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并沉淀成许多制度性成果。比如,大气治理攻坚便民服务“12条”、保护企业产权“23条”等。江苏还有“企业环保接待日”等机制,变问题为议题,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不难看出,江苏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消除堵点的做法,成为高质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的有力支撑。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也不是把不同方面“捏合”起来,而是要系统推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江苏在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之举。他们加快由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推动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将全省22.49%的陆域面积严格保护起来,切实守好生态“存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创新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江苏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有治理举措,也着力提高治理能力。这都是辩证思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动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的实践是鼓舞人心的。不只江苏省,对其他省区市来说也是一样的,都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来源:经济日报
《“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印发
《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旅游热:云南美食热度登顶,拍摄取景地搜索量涨50倍
《中国乒乓》校园路演直面“00后” 戏里戏外高燃热血共赴“青春之约”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电视剧《三体》展现中国式硬科幻的影像魅力(图)
从《脐带》看新草原电影:草原上不仅只有马头琴
“挖呀挖”黄老师爆红,知情人:无教师证,担忧网暴已请假回家!
官方回应“网传嘉兴平湖一工地施工车辆吊臂倒塌”
落网“黑老大”黄大发: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00万,涉多起强拆纠纷 记者探访其崛起地
招生自称“长相可爱”,28岁副教授引质疑?当事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