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29日,每四年一遇的日子,也叫闰日。由于它的特殊性,很多人会把它当作特别的一天来对待,像是额外收获。
为什么会有闰日?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对齐宇宙的日子。
在浩渺的宇宙钟表中,时间的计算一直是文明进步的标杆。阳历,即公历的设立,是为了让日历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周期(即一个回归年)尽可能地吻合。然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并非精确的365天,而是大约365.2422天,也就是说,每隔4年日历上就要多出将近一天的时间。这微妙的差异,如果不加以校正,日历与季节之间会逐渐出现偏移,长此以往,我们的四季将不复存在。于是,便有了“闰年”的设定,每四年增加一天,即在二月末添加一个29日,称为“闰日”。
四年一闰并不完全精确
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四年一闰”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这个规则并不是绝对精确的。因为人们发现,即便是“四年一闰”,每400年仍会多出约3天的时间,所以还需要更复杂的闰年规则。
为了纠正这一误差,一项更为复杂的修正措施出现了:
如果年份能被4整除,则该年为闰年。
但如果该年份还能被100整除,它不是闰年。
该年份如果同时能被400整除,这样的年份仍然是闰年。
因此,在每400年里,只有97次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则不是。这个规则使得我们的日历年平均长度更接近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周期。
为什么这额外的一天会放在2月底呢?
这其实是历史和传统的结果。在罗马历中,2月原本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早期的罗马历年只有304天,后来增加到355天,但这仍然无法解决年度与太阳年不符的问题。儒略历的改革使得一年有365天,每四年增加一天作为调整。由于2月是当时年底,将闰日安排在这个月份的末尾,便于计算和纪念。即便后来格里高利改革了历法,2月仍然是最短的月份,因此保留在2月添加闰日的传统,既实用又便于历史延续。
可以说,2月29日,这个大约四年一遇的日子,不仅是日历的一个简单调整,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与宇宙节拍同步的见证,更让我们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与尊重。
今天你会怎样庆祝这“额外”的一天呢?
注:文案由AI生成,由海珑智能采编工具箱制作。
海报新闻编辑 于琳琳
来源:海报新闻
如何安全复工返岗?这六点提示请查收
《去有风的地方》温暖热播质感获赞 多元群像抚愈人心
洛天依携手赵聪演绎神鸟 亮相河南卫视2023欢乐春节音乐会
2023上演最强贺岁档 《流浪地球2》用“陪伴”破题中国科幻
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收听收看指南
组团寻找外星人?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发布全新预告
刹车失灵、单方“锁电”……新能源车这些问题投诉多
弹钢琴走红的 “民工大爷”:儿时学过琴 不是为了博同情
“跨界无感”,长三角共绘一张“实景图”
浙江一公司允许员工带娃上班 当事员工:不想火,丈夫也带娃去过几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