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布了广州恐龙及鳄类蛋化石的新发现,其中鳄类蛋化石是国内首次发现。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分享了论文研究成果,蛋化石发现者高中生倪子杰分享了发现蛋化石碎片过程中的有趣故事,6块蛋化石还在现场亮出真身。
这6块编号为HS00468至HS00473的蛋化石碎片,是化石爱好者倪子杰在广州市几个建筑工地发现的。其中,468和469号标本在2020年6月发现于番禺区广州南站;470和471号标本在2021年3月发现于天河区金融城工地;472和473号标本在2020年2月发现于荔湾区喜鹊路。
“这些化石的发现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倪子杰表示。他说自己初中闲暇时常在一些可能的发现化石地点转悠,在日积月累中有了这些有趣的发现,“其中一块化石就在红砂岩上有那样一块黑色,很醒目。”
这些化石被捐赠与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并交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开始系统研究。在发布会现场,邢立达课题组宣称,广州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表明广州市区在距今约9000万至7000万的白垩纪晚期恐龙活跃。
在这一批蛋化石中,468号标本被归入棱柱形蛋科棱柱形蛋属;469、471、472和473号标本被归入长形蛋科巨形蛋属。长形蛋科一般认为是窃蛋龙类所产。而470号标本的显微结构与任何一种恐龙蛋都不同,却与鳄类蛋化石的显微结构一致。研究人员将其归入鳄类蛋,这也是首次在中国发现鳄类蛋化石。
在地质历史上,广州属于三水盆地沉积区。在此之前,三水盆地发现除了棱柱形蛋科和长形蛋科,还发现过圆形蛋科化石,圆形蛋科一般认为是鸭嘴龙类所产。本次蛋化石的发现说明,三水盆地存在恐龙类的伤齿龙类-窃蛋龙类-鸭嘴龙类以及鳄类的四足类动物组合。该组合在广州地区,乃至三水盆地都是首次发现,弥补了该地区古脊椎动物记录的空白,对进一步研究三水盆地晚白垩世脊椎动物组合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利作用。
来源:广州日报
外交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60余项决议
2023你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爱?连天俊、连天朗两位小朋友倾情演唱《妈妈》
2023上演最强贺岁档 《流浪地球2》用“陪伴”破题中国科幻
文旅短剧助力克旗休闲旅游,巴塔林宿谱写乡村振兴新图景
港产犯罪片《断网》正在热映中 曝正片片段正邪终极对决成败在此一战
五月天2023鸟巢演唱会六场连开,5月9日开启预售!
刹车失灵、单方“锁电”……新能源车这些问题投诉多
北京专报丨瞒报事故、非法经营......应急管理部公布4起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
货车司机服务区睡觉一箱油被偷光,找谁要说法?
从“老破小”到新式社区 上海旧改让“老窗口”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