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03:05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聚焦首部心脏骤停报告|早6点晚6点,心脏更容易“罢工”

新闻聚焦admin2023-05-09284

近期,又有不少名人因为心脏骤停离世:国外一位年仅34岁的网红Ashten因心脏骤停离开人世,韩国艺人徐世源也同样因为心脏骤停去世......此前,还有很多名人如作家王小波、球王马拉多纳等,都是因心脏骤停未抢救成功。

心脏骤停,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它发生迅速,许多看起来身强体壮的人因这一疾病而骤然离世。一个个噩耗传来,在震惊心痛之余,也提示我们更要警惕这一疾病的发生。

那么,心脏骤停更容易发生在哪些时间?记者在全国首部综合反映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的科学报告——《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中找到了答案。

《报告》通过对2020年全国7个地区急救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调查发现,1一3月和10—12 月的发病例数高于 4—9月的发病例数。

为什么会这样?虽然心脏骤停的发生机制很复杂,但在《报告》可以找到一个初步答案——环境影响。

环境温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报告》中引用了一项汇总了5516例猝死患者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极端天气较多的冬夏季节,猝死发生率高于气温较为稳定的春秋季节。

此外,心脏骤停的发生还有明显的昼夜节律,24小时内发病高峰在上午6时至9时及下午6时。所以,一早一晚要尤其留意心脏健康。

《报告》还发现,心脏骤停的发病地点多为家中或住所。在2012-2019年中国四个城市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平均68.4%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家中。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在此期间送医的难度很大,家人更有可能是心脏骤停患者得救的关键。由此可见,学会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很重要,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回家人的性命。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是国内首部综合反映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的科学报告,该报告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领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首次对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及救治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地梳理和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心脏骤停的发病、救治及预防的实际情况,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医学研究机构等开展更为高效的心脏骤停防治工作和科技创新提供数据和证据支撑。

文案:徐晨 胡羽

统筹:李丽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